清华“礼运东方”特展:探索礼节思想之源
新华社北京2月19日电(记者翟翔)以近440件组精品文物为线索,探寻中国礼节思想的缘起、传承与发展,“礼运东方:山东古代文明精粹”特展18日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闭幕。 这是山东省首次在京举办反映山东古代文明发展史的综合性展览,也是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馆以来举办的最大规模展览。 山东烟台芝罘岛出土的玉璧、玉觽、玉圭,被认为可能是多次巡登芝罘岛的秦始皇祭祀所用(资料照片)。新华社发(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供图) 新石器时期蕴含“礼”字起源的豆形器,刻有日、月等符号的灰陶尊,昭示着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孕育的过程;商代的亚醜钺,春秋战国时期齐鲁的紫晶玛瑙串饰,以及可能是秦始皇祭祀所用的玉璧、玉觽、玉圭,揭示了古代中国大一统发展历程中人们对礼节的认知和理解……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学术部负责人谈晟广介绍,从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中体现礼节思想起源的器物,到西周初“制礼作乐”的周公分封到鲁地,再到春秋时孔子的出现,以及汉代以后“独尊儒术”,山东遗存了大量文物,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都与礼节思想的起源、发展密不可分。 山东滕州北辛村出土的距今约七千年的陶鼎(资料照片)。新华社发(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供图) “《礼记》说,内心没有礼和节的标准,观察事物就不明了,礼和节是一切事物的准则。我们举办这个展览,希望展现文物背后隐藏的中国礼节思想和文化,让观众更深刻感知它们起源与传承发展的脉络。”谈晟广说。 据了解,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近年举办了关于中华文明起源和历史进程方面的系列大型特展,如2019年的“与天久长: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和2021年的“华夏之华:山西古代文明精粹”,从不同角度展示中华文明的东方文化基因和自身发展历程。 “我们会继续做下去,不断通过展览来揭示文物背后的意义,讲述中华文明悠久而丰富的故事。”谈晟广说。
本信息由网络用户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展示,内容详情请与官方联系确认。